喜报!陈柏屹获2025年度青年科学家奖!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5-08-06 02:44:27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仅12人获奖。此奖项旨在表彰在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突出创新成果,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国家重大项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仅12人获奖。此奖项旨在表彰在腐蚀与防护领域取得突出创新成果,特别是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国家重大项目中做出显著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陈柏屹教授所在的“海洋功能材料与智能防护技术”研究团队,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技术首席吴建华教授领衔,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针对苛刻的海洋环境,长期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与应用工作,完成了几十项重大重点国家科研项目和国家重大工程的腐蚀污损防护。

  “我国重要海洋平台、船舶的通海管路系统、导流罩、声呐舱等关键结构均已采用钛合金。然而,由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钛合金部件相较于其他金属更容易受到海洋污损生物附着。但钛合金表面防污涂层在海水动态冲刷下,因界面结合力低而存在易剥落、防污期效短等问题。因此,现有钛合金防污手段难以满足装备长期服役的需求。”

  陈柏屹介绍,团队首次提出了机械协同功能表面的海洋防污新机制。针对我国海洋设施对钛合金海水管路长效防污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从源头预防生物污损的物理协同防污策略。该工作获得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我们团队构建了高水平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并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陈柏屹说,这项研究紧密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建立了材料科学、表界面科学、海洋生物学等多个研究方向的协同攻关机制。团队针对项目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强化学科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同时,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深度合作,形成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转化的完整链条,大幅提升了复杂难题的联合攻关能力。

  目前,团队研发的生物污损防护技术已在海洋平台、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开展应用。经过2年以上的实海试验验证,相关装备表面生物附着率显著降低,防护周期延长,维护成本下降。与传统防护技术相比,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优异的耐久性能和环境友好性,获得了行业认可。

  该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对于提升我国海洋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打破关键海洋污损防护材料“卡脖子”瓶颈,有效提升海洋装备服役效能;另一方面,所采用的绿色环保材料体系,降低了对海洋生态的潜在风险。

  对于未来规划,陈教授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防污技术的服役稳定性,提升在极端海洋环境下的使用适应性。同时,进一步降低材料成本,并拓展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范围。此外,将加大对污损防护体系长期生态安全性的系统评估,努力推动我国海洋装备污损防护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